|
|
我是工管系85年畢業的系友,在母系就讀的那四年,是我人生中繽然多采,豐富多元的四年。那四年中,我雖然成績平平,沒有特別優異的表現,但在無形中,我積累了許多跨領域學科的潛力,是我前所未料的。母系的多元領域、豐富資源與專業訓練,培養我兼備工業、工程、資訊、管理等領域專長。而現在,我在擔任大學教職之後仔細回顧那段歲月,發現母系的課程安排與多元領域兼顧的特質,的確提供有志於學術發展的學生莫大的優勢!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大四那年,藉由在實務專題中的研究相關訓練,我得以逐漸發現自己對於學術研究的興趣。在專題研究的訓練中,我可有許多機會整合自己於大一至大三學習過的許多知識,進行實作、分析與評估,也培養了自己對於各種模式分析辨識技術的興趣。後來,在研究所就讀的期間,我的研究領域也是朝向行為模式分析的探究為主軸,並有幸得到99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獎勵優秀年輕學者的吳大猷先生紀念獎,100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優秀年輕學者計畫四年期補助以及100學年度台灣科技大學傑出研究及創作獎。
現今,於台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研究所服務的我,時常回想起那時的母系所提供的多元課程規劃是如此完善,最為令人驚嘆的是: 這樣的課程設計使我得以在無形中培養用不同領域的維度思考同一個研究問題的創新能力,達到觸類通達的目的!!! 而這正是在這個追求創造力與想像力競爭力的時代中,從事學術研究工作是否能深入發展最需要的關鍵能力。 元智工管系一系列多元整合的課程,對我的學術生涯著實打下了具備潛在優勢的良好基礎!
 
|
|
|
本來高中畢業要出國讀書,就是大家常說的飄洋去美國、英國或澳洲的那種出國讀書,但誤打誤撞漂流到了元智工管,這四年來我沒有後悔,反而覺得我好幸運選擇了這裡,為什麼 ?從導師的關心到課程的安排,工管系畢業的學生會有很多方面的基礎,自己可以就個人有興趣的方面深入學習,這點讓我們在外面就可以告訴別人我會統計、會寫程式、會電腦繪圖、會…等等,就比別人贏在起跑點了。
三年前到北京旅行,意外的走進北大和清大,他們的校園很大、是中國式的、且古色古香,其中又加入了一些新式建築,還有湖、花園…等,讓我因此產生了對北京清大的嚮往。於是我從大二就開始規劃研究所要申請北京清華大學,從那時開始做準備、上網搜集資料找尋管道,他們有專門給港澳台學生申請的管道,讓我更加想去試一試。看了那年的招生簡章,港澳台學生申請只需成績單、推薦書、自介表和資料卡,不需要考試也不用和大陸的同學競爭。於是我從大二就規劃大四要申請北京清大,那時成績不是很好,但為了目標開始努力,一年比一年進步,讓我在大四的時候才敢交出大學成績單。
在元智工管的這四年,學到許多實用的工具,課程的多元讓我在清大面試的時候能以輕鬆平常的心回答教授的每個問題,面試的教授比較關心的是大學期間學到什麼、會什麼樣的工具應用,還有一些專業知識的了解。讀完元智工管我可以大聲的回答我學到的各方面知識和軟體應用,多虧系上的資源、教授的推薦…讓我能如此從容不迫的面對。
北京清華的申請是在二月下旬,然後備審資料過了後是在四月初安排面試,到六月才放榜,六月底才寄發錄取通知,時間拉得很長讓我整個下學期一顆心懸在那裡。當我收到錄取通知時的心情是期待、興奮又緊張,現在的結果是飄洋到對岸的北京清華大學!
 
|
|
|
|
本系延聘優秀師資著重專精領域,結合師資專長,建立專業學程特色,目前共有21位專任教師,包涵教授8人、副教授7人、助理教授6人。101學年度8月份新聘專任老師胡政宏博士,加入元智大學工管系優質研究團隊。工管系系辦公室9月份起亦注入新生力軍,分別是沈永信先生及王柔茜小姐,將以熱忱的服務態度,為行政服務工作注入新動力。
|
|
|
本系強調系所特色發展,在人因工程與設計、品質管理、生產管理及統計應用等各研究領域,屢獲各類競賽肯定,並受各界高度認同。教師指導學生在校內、校外各類論文競賽中均有優異傑出的表現。以本校機通訊學院暨工程學院學生工程論文競賽為例:100學年電機通訊學院暨工程學院學生工程論文競賽,共 65 組同學報名參賽,經初審共計20組同學晉級參加複試,而工管系學生從決賽中脫穎而出囊括了工業工程與管理組的特優獎項及優等獎項。於校外中國工程師學會學生分會辦理的中國工程師論文競賽:工業工程組初賽共 24 組同學參賽,共計6組同學晉級複賽,經過學者專家的評選後,工管系學生也不負重望從決賽中獲得佳作的殊榮實屬不易。

|
|
|
|
|
|
|
|
由工管系、化材系及機械系共同主辦之『2012_第二屆暑期創意工程營』已於7/5(四)圓滿落幕,為期兩天之活動有來自全台70餘位高中及大學學員參加。開幕式邀請工程學院莊瑞鑫院長致詞,院長介紹工管系、化材系及機械系三系具有20餘年穩健紮實的根基,在健全體制及現今主流市場需求下,對於未來發展深具信心。接著各系簡介時間,本系由梁韵嘉老師及林真如老師介紹系上堅強之師資陣容、多元之課程設計、豐富之獎學金制度、國際化之雙語學習環境及引以為傲之升學就業成果;最後,老師以Disney及Apple為例,強調工管系教育目標在培養學生具備跨領域整合、溝通及解決問題之能力,而此種特質可應用於各個產業領域中,如金融、醫療、服務、科技業等,讓與會學員對工管系發展特色有更深入之認識。第二天上午為工管系主題活動,「你所不知道的大學生活?」由陳俐蓁學姐分享參加近一個月日本課程研習營之珍貴體驗,陳煥昇學長分享擔任學會會長及社團參與之課外學習經驗,簡瑋瑤學姐及周韻文學姐分享身為本系首屆Linkoping University準研究生之欣喜與參加國際參訪之深刻感觸。接著「工管學什麼?」由陳致融學長、程憶儒學姐、林祚慶學長、陳俐蓁學姐、陳煥昇學長針對本系三項重點研究領域RFID、3D、人因設計進行生動有趣的互動性介紹,並以Show Room導覽讓學員親身體驗各領域之應用。最後,由Peggy(王瑞棻)點出本次活動”創意”主題,介紹著名Kano Model中品質與滿意度之關聯性,趣味地引導及鼓勵學生利用工程概念與生活細節結合,於生活中激發創意,以最低成本或最高效率創造產品、服務或生活品味之潛在價值。

|
|
|
在6月23日到6月26日這四天,我放棄其他休閒與玩樂的機會,選擇參加由孫天龍老師帶隊的元智工管海外學園,不僅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參訪交流,也參觀了Games Solution Centre,再加上遊走新加坡大街小巷,上述種種的經歷,讓我覺得獲益良多,更給了我極大的震撼。
第一次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發現它是個坐落在山坡上的學校,校地廣大,遊覽車花了一番功夫才將我們送到目的地。到了那裡,我們就走進他們的設計中心,這個設計中心有許多不同的學生,他們共同的目標就是將自己的想法實踐出來,加以創造與設計,其中我看了十分有興趣的就是人性化沙發這個構想,它能利用許多的感應器去瞭解現在使用者的狀況,進而做出適當的反應,例如當使用者看電視看到後來睡著了,感應器感應到姿勢、呼吸、心跳等訊息,確定使用者是睡著的狀態,電視就會自動關閉,實在是相當有趣又可行的想法。
接著我們就到下一站,南洋理工大學,在這邊,我們參觀一個叫做A*STAR的機構,他們發展出許多對環保與環境有所貢獻的材料與方法,其中有一個面板就直接秀出了差異,當我們什麼都不做,必須承受所有的汙染,但慢慢的改善一項兩項,碳排放量就會減少,如果未來全部都能達成,可已將碳排放量減低到一半以下,清楚地告訴我們差別所在,其中讓我最印象深刻也最貼近生活的方法就是關於汽機車的汽缸,一般老舊汽缸只是外表老舊或有所殘缺,但是只要經過打磨就可以變成全新的汽缸,由於汽缸在製作的時候都會預留許多,所以這樣的處理是安全無虞的,這正是一個廢物利用的好方法。在這兩所學校參訪的過程中,新加坡國立大學傅盈西教授從頭到尾帶領著我們,陪我們東奔西走,替我們安排行程,非常熱心,能有如此充實的一天,真的要感謝傅教授。
最後,我們前往參訪Games Solution Centre,剛走進去,會發現裡面如同娛樂中心一般,許多遊戲機台、碩大的螢幕、舒服的沙發以及長條狀的吧台,後來經過那邊的管理人員介紹才知道,看起來很歡樂,其實那只是幫助他們尋找靈感的工具,他們真正的工作,就是要發展出一套遊戲,真正工作的地方是在那長長走道旁邊,一間一間小小的工作室,每一間工作室都是一個遊戲創作團隊,門口貼著他們所正在開發的遊戲,而這個中心的運作方式就是匯集許多開發遊戲的老手,讓這些老手來輔導在開發遊戲過程中有問題的團隊,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團隊在開發遊戲時所遇到的問題,或?是討論遊戲的走向,聽完管理人員的講解,發現這裡並不是我們所想的輕鬆,每個團隊都是非常努力的想要完成手中的作品,不管最後這個遊戲是否符合大眾的期待,當遊戲完成得那一剎那,一定是十分感動的。
我們除了參訪學校和許多研究中心,在遊走新加坡的過程中,真的覺得新加坡實在是太漂亮了,電纜線地下化,馬路上看不到任何一條纜線;三到五年外牆粉刷,每棟房子都像新屋一樣;結合藝術設計,建築物具有獨特的風格;嚴禁亂丟垃圾,馬路走道乾乾淨淨;完善的都市計劃,都市機能極高,不容易塞車;區塊規劃完善,重工業區遠離人群,新加坡這些措施讓我完全嘆為觀止,真的做得太棒了,這不禁讓我拿台灣來進行比較,結果可想而知,台灣只有夜市以及自然資源是可以和新加坡一較高下,坐擁許多觀光資源的台灣,竟比不上人造都市新加坡,實在是十分可惜。
過去曾經去過泰國、日本,感受絕對沒有比這次來的大,同為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能突飛猛進,發展出自己的特色,不僅是個美麗的觀光勝地,更是適合居住的地方,這次參訪新加坡結束後,深深覺得台灣要多加把勁,把該有的特色發展出來,讓住在這塊土地上的我們是驕傲的,令大家刮目相看。


|
|
|
|

|
 |

本來是不知道要不要參加台灣ICDF提供的這個營隊,但因為系上Peggy的大力推薦,因此就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去參加了。結果,我除了認識來自台灣各地不同大學的本籍學生之外,也認識了來自中華民國邦交、友好國的學生,交流彼此文化,聽聽外籍生來台灣這段時間的感想,也詢問他們我頗感興趣的當地交通狀況(鐵道迷)。
以往上台報告的時候,通常台下一片安靜;但是,這個夏令營很特別,分組報告時別人可以就你所說的話給予反駁的意見,對我來說,有點像面試或口試的感覺。對方某些時候可能會不認同你所發表的看法,但他會尊重你的意見,並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或是補充他的看法,重點是彼此不傷和氣。他們很自然的表達他們的意見,讓我真正見識到什麼叫做國外的大學上課的樣子。小組討論的時候,也讓我見識到他們鍥而不捨蒐集資料的態度及觀念;可能今天給你一筆資料,你可以合理的去懷疑他,例如非洲某國家的GDP在某年特別高之後逐年遞減,你就去查一下該國家當年發生什麼大事,是否有政變或是疾病等因素所影響。
平常不太敢面對外國人的我,因為有了這個機會,讓我發現其實開口跟外國人說英語就像說中文一樣簡單。除了一些文法上的問題之外,國際學生大多聽得懂我們在講什麼。此現象在這兩個禮拜延燒,當我參與系上所辦理的碩士新生英文營隊時,一看到國際學生,就熟悉地並自然而然的轉換聲道,以接近半流利的狀態與他們交談。
由於參加了之前的台灣ICDF國際夏令營,讓我在後續的元智IEM碩士新生英文營隊中,有種熟悉的感覺,自然而然就習慣了。我相信,這都會讓我在求學期間及將來出社會有很大的加分。在此要感謝元智工管系的2012ESC英語營及台灣ICDF的夏令營,提供我們與外國人交流的機會及提升跨出舒適區的勇氣。

 |
 |
|
It really was a good trip to participate in the TaiwanICDF Summer Camp in Pingtung. When I first saw the message from Peggy, I just thought of going there to have fun and practice my English because I considered it was a great chance to put myself into an English environment.
When I went to Pingtung, there were so many students from many different countries, for example Honduras, Gambia and so on; of course, there were many students from other schools, such as NTU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CCU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etc.
We had five sessions in these four days with various topics, like volunteer, global food secur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etc. In our general day to day living, we all know these issues are important to us, but maybe because we are from so many diverse walks of life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se issues, so that the local students didn’t have enough sense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fter every session when asked by the instructors. But something impressed me deeply was that some foreigners could answer these questions so fluently and clearly like they were majored in these kinds of domains, such as diplomacy. They weren’t shy when presented their point of views. Some students from Taiwan could also speak English just like they were native in America. That also impressed me very much. By the way, I was the first Taiwan student to present in front of all the other students. It was a great experience to practice my English. At that moment, I just thought to myself:” Richard, just step out, it is not a big deal!”
After each session, I grabbed ever opportunity to chat with the foreigners. One time, when I heard a girl from NCCU chatted with someone, she said that she could speak six different kinds of languages. I was so shocked, because she just learned these languages after she got into the university, not from anywhere else!
I made a lot of friends and gained precious experience in these four days. After all, I want to say “just step out, there is nothing can beat you.” “Be humble and teachable, there is a big world out there!”


|
|
|
第四屆工管系研究所英語營於2012年9月14日圓滿結束了!
系上熱心前來擔任志工的6位外國碩、博士學長姊和2位本國學長們,與本屆中外籍碩士新生,在這為期三天的英語營中齊聚一堂,實在熱鬧非凡。
中外籍碩一新生與前來支援的中外籍碩、博士學長姊們,跟著熱切生動的Peggy老師全程參與,以英文為溝通媒介,讓大家在輕鬆且歡樂的情境下透過玩遊戲、傳聲筒、你說我畫、看圖說故事等方式來學習。透過精心設計及所提供的國際交流環境下,使本國生自然地開口和外國同學討論、談笑、在不知不覺之中增進自己的英語實力。
Peggy老師也安排博士班學長分享及解說如何成功地掌握資源及時間,為新生所希望完成的碩士學程做一個概括的時間表及行程規劃,好讓自己成為時間的主人;這樣不僅能掌握求學進度以如期畢業,更能事先安排課餘時間,多多參與工管系為大家所安排的許多全英語交流活動。如此一來,也能為自己在現在求學及將來就業上,增加英語溝通的練習機會並累積絕佳的競爭能力!
在營隊第三天的重頭戲──成果(產品)發表會上,三位工管系的教授也受邀擔任當天的成發暨結業式評審。
任恆毅老師、蔡啟揚老師和胡政宏老師都熱情地用英語向各組隊員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及鼓勵!老師們也都相當樂見每一位元智工管系的碩士新生都勇於突破自己,大膽的在所有新同學及老師面前,開口用英文做簡報、介紹,有些甚至動感十足的以話劇、音樂劇的方式做呈現!大家都好厲害!
充實又輕鬆有趣的英語營最後由三隊同學精心設計、推出的「新產品」:
”MarkERaser”、”Magic MIC” and “Easy Talk”各分得第一、二、三名的獎品後,其他獲得獎項的隊伍”TaiBrella”、”E-FP”及”IEM3000EasyMyLife”也都得到系上為每個人準備的小獎勵。
經過了緊湊、新鮮、有趣、又具挑戰性的英語營隊,大家在邊吃、邊聊、相爭拍照留念之餘,也彼此互相約定好下星期開學再見。
學生都非常感謝工管系主任及老師們為了學習環境邁向國際化氛圍所作的努力、支持與堅持!
同學們各個都收穫滿滿、信心十足地,踏上元智工管系全球化學習的旅程!


|
|

|
|
全腦思考除了左腦的邏輯性,還要有右腦的創意性;本期的腦力訓練,要進入左右腦並用的『邏輯+創意』遊戲。
在左邊的圖形中,你最多能找出幾個方塊呢?多花點時間想想,假設每找到一個方塊(不論方塊大小),即可獲得獎金壹佰元。請跳脫思考框框,發揮全腦思考的威力吧!想知道結果請到 本系 facebook 找答案與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