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首頁 | 工管首頁 | 校友服務 | 校友資料 | e報首頁 | 前期e報 | 訂閱管理 |
有話要說 | 系務焦點 | 活動看板 | 系友動態 | 國際化活動剪輯 | 讀者迴響 |
2
2
1 Xsion跨界創新國際論壇讓我學習到的事
由於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的林瑞豐教授與周金玫教授擔任中華民國人因工程學會的理事一職,兩位教授代表中華民國人因工程協會前往台北參加Xsion跨界創新國際論壇,林教授更藉由這個活動給予人因實驗室的全體研究生可以接觸國內人因工程學術與技術的研究發展、國際人因工程的學術交流的難得機會。Xsion跨界創新國際論壇是由三大主題組成,例如分享成功的商業模式和策略、分享潛在的創新科技應用,以及談論使用者體驗,帶來新的創新思維並激發國內企業,期盼帶給國內企業及相關從業人員嶄新的思維起發。...
2
Xsion International Forum and Exhibition in Taiwan
Xsion is an international forum and exhibition that is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trend such as User Experience, Digital and Service Innovation, and Ergonomics. This event consists of 3 major themes such as sharing successful business models and strategy, sharing potential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and giving talk about user experiences that can inspire the domestic companies to bring the new way of thinking.      
 
2
2
1 勇於嘗試,持之以恆!
這四年,最印象深刻的是大四的畢業專題!或許專題的內容可能不會與我們未來的研究或工作有直接相關,但我認為這是培養獨立思考、訓練邏輯與表達能力的一個很好的過程,我也因此選擇五年一貫,來繼續進修。大學四年下來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標,明白自己為何而做,不管是大事或小事都要有目標,為什麼讀研究所、要加入社團、加入游泳隊、健身、要出去玩…等,每件事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即使那件事情看起來很沒有什麼,但背後卻都蘊藏著我所想不到的體會...
More
Brave to try, perseverance!
The most unforgettable aspect of the four years with IEM for me is the graduation project! The project may not be directly related to our future research or job, however, I consider it is a very good way to cultivate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training our logic & presentation skills. For further advance myself in this field, I decided to join the five year graduate program. For the four-year undergraduate study, I have learne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are to set goals and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for doing thing, whether they are important, big or small. They may be why we study, join the community, join the swimming team, go workout, etc. There will always be unexpected harvest from things may look so minor, ordinary or inconspicuous...      
 
2
2
2
1 深耕及拓展與大陸高校交流合作
本系主任自本(105)學年度起由梁韵嘉教授接任,本著「交流無限,合作無間」之永續精神,繼續努力經營與大陸高校的交流合作...
More
Rooting & Expanding the Exchange Cooperation w/ Mainland Universities
As our new IEM Chairma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academic year (105), Prof. Liang bases on the spirit of "Unbounded Exchange & Seamless Cooperation" continues the effort of rooting and expanding the exchange cooperation w/ the Mainland universities...       
 
2
2
2
1 工業工程與管理在「使用者中心設計」所扮演的角色
雖然「使用者經驗」已在臺灣掀起一股風潮,然而「使用者中心設計」才是協助企業提昇競爭力與增加營利的產品設計策略,而工業工程與管理人才在此策略的推動上將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More
The Role of IEM in User-Centered Design
Although User Experience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Taiwan, the methodology of User-Centered Design is the vital strategy that should be applied in the product design processes to enhance compatibility and improve profits of a company. To implement the User-Centered Design, IEM specialist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2
2
2
1 家長訪校活動 關懷學生動起來
元智大學於2016年11月19日舉辦家長訪校日活動,由工管系主任梁韵嘉教授及大一新生導師們,與家長面對面座談,除了簡報說明學園資源及現況外,更與大一導師們一一詳細回答家長的提問,深入瞭解子女學習狀況。期許藉由此項活動,讓家長更了解元智大學的教育理念與認真辦學的態度,也強化學生選擇工管系的信心。...
More
IEM Parent’s Day – Getting Active & Involved
Nov. 19, 2016 was the YZU Parents’ Day. The IEM Chair, Prof. Liang, and the Advisor/Mentor for all the freshmen met with the parents. In addition to a school related briefing and presentation, all the questions raised by the parents were answered to increase the realization of student’ current learning status for the parents. Through the activities, parents were able to be more aware of YZU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teaching attitude, thus strengthen their faith in choosing IEM at YZU...      
 
2
2
1 什麼是德國慧魚機器人?
「慧魚工程積木」是德國機械工程博士“Artur Fischer” 於1964年發明的。利用簡易多變的六面體,再與其他套件配合,例如:馬達、感測器、控制器.....等,可組裝成多種機械或生產模型,如分類與檢測、自動化倉儲...等,多用於大學工業模擬實驗室,現今,亦廣泛被用於機械工廠中的相關生產線模擬,和工程顧問公司的開發簡報中。 慧魚工程積木是目前全球唯一六面都能與其它零組件連接的積木類教材,積木塊之間以卡楯和燕尾槽方式連接,非常穩固地拼成任何想像的形狀與結構。...
More
What is Fischertechnik Robotics?
Fischertechnik Building Block was created by the German mechanical engineer Dr. Artur Fischer, PhD in 1964. It is the flexible 6-sides innovative constructible building block system, along with other such as motor, sensor, controller, etc. capable of building various mechanical or production models (ex. categorizing, testing, warehouse automation, etc.) It is widely used in school simulation lab, manufacturing plant, and engineering consultant company briefing. The uniquely designed 6-side block with peg and channel allows tightly-fitting assembly that could assume almost any shape...      
 
2
2
2
1 每個課程都是未來出社會最好的試煉 !
品質管理、線性規劃,這些課程不但作業多,小考也多,更重要的是內容非常複雜,雖然修起來很吃力,但是老師的作業及小考卻都可以幫助大家持續複習所學過的內容,到現在出社會了都還不會忘記...
More
Every course is the best testing ground for the future!
Quality Management & Linear Planning have many assignments as well as tests. Mostly important is that they are very complicated. Although they are tough at the time, but the homework and quizzes are designed for students to review and get familiarized so that you will not forget once you hit the real world application...      
 
2
2
2
1 跨味的2016萬聖節
跨越有兩種:時間及空間,由古至今又由外到內。IEM Live今年讓你和我們一起過個台味、西味、越味、美味、印味…都足了的“醋咪”萬聖節!
More
2016 Integrated Halloween _ IEM Live
Across space and time, IEM Live gave you an Integrated Halloween in 2016! You’ll surely feel sorry if you know what you’ve been missing! Having a hands-on experience of casting lots as in Taiwan temple & general household shrine, seeing famous TV or movie charact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dressed up & introduced by our IEM foreign students, hearing similar or totally different custom from the US, Central America, Indonesia, Vietnam, Mongolia, etc. for the same matter, such as the memorial activities for the deceased...shared by the foreign students, all at one time under the same roof!
 
2
2
1 感恩預約聖誕
往後看,練習感恩;往前看,練習盼望。工管系IEM Live在今年的感恩節約大家來一起來預約一個聖誕心願。希望大家能在聖誕節打開一個個驚喜的禮物!一起練習、活出個已經研究證實益處多多的感恩的心,繼而生出的美麗人生!
More
Reserve Christmas Gifts on Thanksgiving Day
On this special Thanksgiving Day, IEM Live with many local & foreign students took a break from classes to set up the Xmas trees in and outside of IEM office. Students wrote their names inside of the paper ornaments then hang them on the IEM Xmas tree to share the joyful thanksgiving spirit with all. “You reap what you sow.” This is the truth! A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Recognizing all you have to be thankful for – even during the worst times of your life – fosters resilience.” Also, “Gratitude, particularly if practiced regularly, can keep you healthier and happier.” Let’s all be grateful for the opportunity to meet each other here. And we wish all to have a great holiday season and a happy new year ahead!!!
 
2
2
1 蓋個好屋好過節_2016甜蜜的聖誕
中國人俗話說:娶個老婆好過年。IEM Live就用巧思稍作修改,隨俗來個:蓋個好屋好過節。做個薑餅屋來過個“甜蜜”的聖誕節!殊不料,一個類似聖誕糕餅藝術的活動,透露出層層本系工程師的專業氣息;眼看著有些大學部和研究所的學長姐和學弟妹們聚精會神在規劃食材造屋,也有在一旁的是邊做邊“享用”的,真是不亦樂乎...
More
Sweet Christmas at 'My House'
It really was a sight to see a bunch of engineers getting together to prepare their Christmas home sweet homes. Some took it seriously and put up an engineering project, ready for a great turn out. Some were quite laid back like the veteran in the ‘field’ building and enjoying the ‘gourmet’ at the same time...
 
2

發行單位: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創刊日期:民國99年3月
發行人:梁韵嘉  總編輯:林瑞豐
編輯群:楊宜瑄、謝智慧、李碧蓮、沈永信、趙翠皎、王瑞棻
Copyright © 2010   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桃園市中壢區遠東路 135 號TEL:(03)463-8800#2501         FAX:(03)463-8907

 

2
1
  鍾世佑同學的心得:藉由這次參與Xsion跨界創新國際論壇,讓我對於UX與人因工程之間的關係有更深層的瞭解,人因工程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精神,瞭解與人有關的任何事物都應發揮最大的效率以提升使用者的滿意度、提高生產力等,像是人的身體、感知以及心智能力與限制,應用於工具、流程、系統和環境之間的設計都應如此。在參與論壇的期間,我聽到人因工程學會的石理事長分享的一句話:「UX的核心價值在於將人視為系統的一份子,且系統依人性而設計,進而建構以人為尊的系統及其使用環境。」因為這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使我聯想到某學校提出的“智慧廚房”研究,因為他們所做的研究與發明是把人和廚房做非常貼近人性的結合,運用搭配情境、自動化可調式廚具及照明控制的APP,可以依據不同年齡、身高、習慣的使用者體驗客制化的廚房,這就是人因工程與UX之間非常緊密的關係。
  周鼎鈞同學的心得:在Xsion展覽中,作為展覽的工作人員,需要對不同族群的參訪者說明主題相關的知識與其重要性,在這過程中,不但透過與不同的族群解說,而了解到他們對於使用者經驗的需求,也獲得了這難能可貴的重要經驗。由於有各個學校的相關科系共同參加了這次的展覽,我們也會常常相互交流彼此的設備、知識與研究,使彼此都能增進彼此的專業,得到豐富的知識與想法,這對未來的相關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助益。
  林春桂同學的心得:在Xsion展覽中,我代表中華民國人因工程學會在臉書粉絲專頁平台擔任直播的主持人,直播的內容為介紹每一個展出的UX攤位,讓觀看直播的觀眾能藉此了解人因工程與UX之間的關聯性,為了完成這項任務,我必須先了解每一攤的展出內容,其中有些攤位的作品讓我非常印象深刻,像是能夠隨時偵測胎動確保嬰兒安全的儀器,因為我自己還沒有懷孕的經驗,並不了解這項作品的重要性,然而這項作品的由來是經由收集許多孕婦媽媽的經驗而來的,也讓我了解到產品不是憑空想像而來,而是從使用者本身了解他們的需求。
  Twin experience: Xsion exhibition gave me a new experience about user experience knowledge application to innovate and inventing products. It opens my insight that user experience knowledge has a wide chance and role in industry. At that time I also got opportunities to try many inventions that related to daily life that sometimes it is simple but very useful. This exhibition also helps me to improve my Chinese because I tried to explain to the participants using Chinese combine with English if sometimes the participants didn’t understand my Chinese. Overall, this exhibition is a good and important experience in my study life.
  Big experience: The Xsion exhibition was the user experience exhibition that was placed in Taipei on 13-14 October 2016. Many exhibitors and participants came from various of university and company in Taiwan. I think Xsion exhibition is the good place for our lab that we didn’t only show and present our human factor projects, but also exchanged ideas with other exhibitors who came from other universities or company. Moreover, we can practice Chinese more with participants because some of them can’t speak English fluently. I really like the stage zone, many experts gave talk to participants about user experience, although I couldn’t understand all but some detail was very interesting when I saw the pictures in presentation slide. At the end of session, I had a chance to discuss with one expert about my research and got some new idea to improve my research in the future.
  翁郁雯同學的心得:今年度Xsion論壇於十月十三日如期展開,為期兩天,而我有幸能被老師邀請參加這個以跨界創新為主旨的展覽。展覽會場與演講廳人潮滿滿,業界及學術界的尖端分享了自身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經驗,令我對現代尖端科技及人因工程有了新的見解。同時,讓我深刻的理解,接觸及學習新事物可以使人成長,所以像這樣的交流學習機會是難能可貴的。期待明年的Xsion論壇,一定能讓我再次學到許多。
  邱意婷同學的心得:這次參加Xsion論壇,讓我學習到很多,向參觀人員介紹我們的研究成果時,可以透過談話過程中知道別人的想法和我們目前成果的優缺點讓我們能夠將這些意見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和改善。這次的展覽讓我學到不同族群的人看事情和想事情的角度都不同,所以需要多方面的思考讓事情可以更加的完善,這次也訓練了口語的表達,讓自己的口說能力有所進步,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經驗。
  黃如鈺同學的心得:此次參加Xsion論壇我主要對外介紹研究成果,在交流過程中了解到不同的思考方式,像是行銷的人會思考如何應用、商業化;設計者會思考滿意度、流程以及介面;研發人員會思考使用的技術、可行性;而和我一樣的研究生則會詢問這些研究是如何完成的。我從此次展覽中了解到不同人的思考方式,除了跳脫自己固有單一的思考模式外,也學會用對方理解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是難能可貴的經驗。
  藉由以上同學們分享許多寶貴的經驗後,相信每一位參與的同學因為這次的跨界創新國際論壇而收穫滿滿。在展覽期間每一間學校使出渾身解數和現場的與會者解說自己嘔心瀝血的研究作品,參展的學校和與會者之間的知識交流,透過你來我往的字句間勾勒出無限的創意思想與腦力激盪,每一個問題和回答併之間衍伸出無限的想像和問題發想與省思,我想這就是知識交流之間產生的美妙火花。在最後的人因與智慧科技大師座談會中,主持人林久翔教授和與談人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孫天龍教授等人分享的「人因」如何影響新科技與前所未見的各種創新產品、服務與商業模式的過程中,各個與談教授們用化繁為簡的方式讓聽眾有深刻的瞭解,未來科技趨勢的演變下「以人為中心的設計」將會是關鍵的核心,像是當工業生產以及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智慧化的時候,「人因」的考量會變成改變人類生活與工作科技之間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最後,歡迎有興趣的師長、同學以及對人因工程領域有著濃厚興趣的同好朋友們前往“中華民國人因工程學會-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storg.tw/” 以及“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人因工程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YZUIEMHumanFactorsI/”,我們將分享人因工程領域的最新相關資訊、人因工程在產業界的應用以及學生的人因相關專題作品等,歡迎各位與我們共同交流。

註1.圖1的左圖為人因工程實驗室林瑞豐教授及周金玫教授的指導團隊製作的海報;右圖為團隊為參訪者介紹人因工程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
註2.圖2的左圖為林春桂同學在中華民國人因工程學會的臉書粉絲專頁擔任直播主持人,介紹和訪問現場參展的研究團隊與其發明;右圖為周金枚教授的團隊在Xsion論壇現場合影。

回頂端

1
1
  高中畢業時,對「大學」總是有無限憧憬,期待全新的旅程,見識新的人事物,沒想到一轉眼四年過去了。四年前考試入學選擇科系時,工業工程與管理對我而言是全然陌生的領域,進入元智大學之後,才開啟了我對工管知識的追求。大一接觸到系上的教授們,讓我對於大學教授原有的印象產生改變,原先我以為教授們都是一板一眼,與學生不會有太多的互動,可是系上的教授們都相當有趣,不論是上課的模式或者對於學生的提問都相當有耐性,幫助我在工管系慢慢找到自己、認識自己。而未來想要做甚麼?相信這是每位同學時不時都會想到的問題,其實求學的過程,不管是學校或系上都給予我們很多豐富資源,讓我在大學四年去摸索與嘗試,找出自己的願景、興趣與目標。
  記得我大一升大二的暑假,參與了工管系迎新宿營的籌備,那時候除了自己的休閒時間,剩下的暑假都在籌備宿營當中度過,在這段期間,雖然有點累,但卻也非常充實完成大學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宿營生活,讓我與工管系的大家擁有了一份獨特的回憶與情感。加入游泳隊的日子,也豐富我大學生活,在游泳隊訓練的日子,每日早上六點的訓練,不管刮風下雨、寒流來襲,依舊照常練習,讓我培養毅力與耐力,在每次練習與比賽都想要精益求精,努力突破極限,超越自己!
  在大二那年我同時也加入了輔導義工,也就是傳說中的小橘,是希望不想讓自己的大學生活留白,也期許自己可以是助人的人。在輔導義工這個沒有學長姐制的環境中,讓我很快就熟悉了這個環境,透過籌備諮就組的活動,讓我學會用不同面向與較大的大格局去看待事情,在細節當中學習用心與細心,在與夥伴的溝通當中學習同理心,在活動中取得事情與人之間的平衡,辦活動再也不是那麼沒有溫度的字詞了,而是一個讓我可以與人、事學習的好機會。擁有像家一樣溫暖的輔導義工,讓我有機會可以常常聽到不同人的心理話,而輔導義工自然而然也成為一個可以傾訴心情的好地方。
  註1.圖1左為在元智大學的體育館內與健身房夥伴合影,右為學校水上運動會工作人員合影。
  註2.圖2為和親愛的小橘輔導義工們在圖書館前廣場前合影。
  這四年,最印象深刻的是大四的畢業專題,應該也是我大學最認真的日子,看PAPER從不懂到看懂、程式從不會到會、專題進度從無到有,有很多的不足,甚至曾經有好幾次,因為專題與學長常常待在實驗室到凌晨,一起討論進度報告與專題內容,到最後,甚至獲得工程論文競賽的二等獎。這半年想想其實專題的內容可能不會與我們未來的研究或工作有直接相關,但卻是培養我獨立思考、訓練邏輯與表達能力的一個很好的過程。我也因此下定決心,選擇五年一貫的方式,繼續就讀元智工管,期望能夠更加精進專業知識,充實自己。
  大學四年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標,明白自己為何而做,不管是大事或小事都要有目標,為什麼讀研究所、要加入社團、加入游泳隊、健身、要出去玩…等,每件事總會有我想不到的收穫,即使那件事情看起來很沒有什麼,但背後卻都蘊藏著我所想不到的體會,不管是未來的研究或生活,鼓勵我自己常常嘗試,別放棄。這四年工管系提供我們非常多的資源和機會,去找出自己最有興趣的走向,謝謝工管系的教授們與系辦人員常常鼓勵我們嘗試,也很熱心解決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即便是跟工管沒有相關的問題,他們還是能感同身受地替你找出方向,給同學們非常受用的建議,這真的讓我覺得非常幸運來到元智工管這個大家庭。最後,謝謝這四年所遇到的人事物,不管是好的或不好的,特別謝謝工管系的同學們,一起屁話但又一路上給予的支持與鼓勵,給了我一個大學最美的回憶。   
  註3.圖3左至右依序為在德國科隆大教堂、第一高山楚格峰在德奧交界處及與德國大叔在福森迪士尼城堡留念。
  註4.圖4左為自我挑戰由百嶽雪山登頂,右為奧地利自由行與同住的青年旅館朋友造訪哈修塔特小鎮合照留念。
  註5.圖5左為畢業旅行與我的大學好朋友們在沖繩,右為系上畢業茶會與好姊妹。
  回頂端
1
2
1
1   本系與廈門理工學院工業工程系的「閩台合作」已邁向第三年,該系學生們這兩年來在課業上認真學習的態度,深受任課老師們的肯定,而在參加工業工程師證照考試上,亦表現非常的突出;本系老師們也秉持著熱忱與嚴謹的教學態度,讓學生們不只具備理論基礎,並注重學生的實作能力;且對學生們的關懷與無私付出,讓學生們在元智大學的生活得以順遂。然於本(105)學年度起系主任由梁韵嘉教授接任,本著「交流無限,合作無間」之永續精神,繼續努力經營兩系的交流合作,遂於去(105)年10月底由梁主任及林瑞豐老師與謝智慧女士再度前往廈門交流拜會。
  此次行程安排的相當緊湊,10/24當日上午從台灣搭機前往廈門後,下午即安排梁主任與該系15與16級的學生作招生宣講外,並由林瑞豐老師作了一場「人因課程專業介紹」的演說,同時頒發13級學生們在元智大學的研習證書及工業工程師證書與成績優異獎學金,當場受到學生們非常熱烈的歡迎。
  隔天(10/25)上午由廈門坐動車至福州拜會福州大學管理學院,該校於102年5月已與本校簽署「學術合作交流協議書」,並於104年6月簽署校際的「雙聯學制協議書」,而本(105)學年度已有5位學生分別至本院機械系及化材系研修雙聯學位,遂此次本系特別前往拜會該學院,由該院翁穗平書記親自接待,並和該院外事部魯主任及嚴副主任洽談兩系的雙聯合作,且在參觀該院及校園時,感受該校領導與教授們的辦學熱忱,且軟硬體設施皆有完善的規劃與建置;尤其在魯主任的陪伴解說導覽中,讓我們很快地瞭解該校的環境,令人印象深刻,並允諾後續將積極拓展兩系的師生交流。
  藉由此次的大陸拜會行程,以增進兩校之實質交流意義與未來的合作方向,增強雙向聯合培養人才與共用資源,並繼續開展雙方學生交換、師資交流以及科研合作等項目,希冀雙方的師生交流能開創更長久的合作,共創雙贏契機。

  註1.圖1左為與劉松先副院長和胡紅云主任及老師們交流與合影,右為與福州大學管理學院翁書記和外事部魯主任及嚴副主任洽談及合影。
  註2.圖2左為林瑞豐老師在廈門理工學院與學生作人因專題演說,右為與13級成績優異學生合影。

回頂端

1
2
1
  近5年來許多企業已開始對使用者經驗產生興趣與認識,逐步以「人」的角度出發,進行產品、設備、甚至是服務系統的設計。若在臺灣求職網站上以「Usability」或「User Experience」進行關鍵字搜尋,可分別找到286與722個相關的工作內容。雖然這些與「Usability」或「User Experience」相關的工作機會於近幾年內不斷地提高,但企業對於「Usability」、「User Experience」或是「人因工程」如何為他們帶來利益仍尚未熟悉。
  UX為user experience的簡稱,也就代表使用者經驗,就字面上解釋,它泛指透過各種方法(如觀察、問卷、訪談、實驗等)所收集到的使用者生活經驗或與樣品、成品互動後的心得、意見或工作表現。根據Jakob Nielsen在Usability Engineering一書中所提,在優使性工程生命週期中可廣泛用來讓產品符合優使性設計的程序包含:定義使用者族群、競爭對手分析、定義優使性目標、平行設計、使用者參與設計、人因設計準則的應用、專家評估、樣品設計、實地測試、重複設計過程與收集市場回饋。因此,UX僅代表上述部份方法在與消費者互動後所得的回饋,並不適合用來代表產生創新性產品的方法或方法論,然而UX目前在臺灣已被誤用為形容任何考量人而進行設計的萬靈丹。
  台灣產業界已逐漸意識到「人」才是產品設計的核心,但目前的應用尚止於利用零星、少數的方法收集使用者經驗,最常見的作法是參考顧客抱怨、使用問卷,或少數利用訪談了解使用者的主觀喜好。這類作法雖可了解使用者對於已販賣商品的使用意見,但若非透過系統化、循序漸進的問卷與訪談設計,所得到的回饋將局限於片段性的使用者經驗,無法對產品設計產生太大的幫助。然而長久以來,此類的作法卻是臺灣多數大型傳統產業所採行的作法,而此產品設計開發的方式可稱為「產品功能導向」策略。如圖左所示,「產品功能導向」策略意指對於新產品開發的概念主要由專案經理進行主導,專案經理以自己的專業與經驗為基礎,考量顧客對於現有產品的回饋與市場趨勢進行發想,接著將產品規格提供設計與研發兩部門進行設計與開發。在此策略下所產生的產品概念著重於特定功能之修改與設計,新產品是否能被市場所接受需待產品上市後,藉由銷售業績與客訴頻率進行判斷。在此產品設計與開發之策略下,雖可以讓公司致力於品質與功能的提升,然而卻無法發展出真正滿足消費者潛在需求的創新性產品,也時常因設計或生產出不符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而造成巨額成本損失。
  面臨新世代的競爭,國內企業於產品設計開發流程需由傳統的「產品功能導向」策略,循序漸進地轉換成「使用者中心設計」策略,而人因工程專業在此轉換的過程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使用者中心設計」策略如圖右所示,指的是新產品的設計與開發不但取決於使用者的潛在需求,於設計的過程中亦考量人因工程理論進行Prototypes設計,且多次利用Prototypes蒐集量化使用者經驗,並於產品開發後(量產前)使用產品雛型進行優使性評估。因此,「使用者中心設計」策略與「產品功能導向」策略之差異,在於前者強調以系統化的方法論於產品設計的各個階段收集使用者經驗,並利用使用者經驗不斷修正產品。在此產品設計過程中,人因工程專業能扮演的角色為(1)發掘消費者潛在需求、(2)了解消費者喜好、(3)提供人因工程設計準則、(4)蒐集與分析使用者經驗以及(5)進行優使性評估。
  在上述五項作業中,「發掘消費者潛在需求」與「了解消費者喜好」有可能由非工業工程與管理專業背景人員(如行銷、工業設計、資訊等人員)接受訓練後執行,然而「提供人因工程設計準則」、「蒐集與分析使用者經驗」以及「進行優使性評估」三項作業之不可取代性高,極需仰賴工業工程與管理專業人才之協助。除了人因工程專業外,工業工程與管理所教授的多項專業知識與技能讓工管人才於「使用者中心設計」策略的推動與執行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首先,人因工程專業的訓練在於了解與研究人的能力、限制與喜好,並依據所得的能力、限制與喜好有效進行產品設計,而此專業並非其他領域人員所熟悉。再者,統計分析方法的學習與應用讓工管人才在「蒐集與分析使用者經驗」與「進行優使性評估」這兩項作業中,能將問卷、訪談與實驗進行有效地收集、分析及陳述。最後,工業工程與管理所提供的多元學習,包含資訊、設計、管理、行銷、成本估算、製造等,讓工管人才於各種職場上,均能有效扮演各個部門間溝通與協調的管理者角色。
  綜合上述所言,臺灣企業由「產品功能導向」策略轉換成「使用者中心設計」策略已是必然的趨勢,而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畢業生將是「使用者中心設計」策略在執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有意從事產品設計相關工作的工管系學生,建議於在學期間積極學習人因工程、統計分析、溝通協調與團隊合作等重要專業與技能,以符合職場需求潮流。

註1.左圖是產品功能導向策略,右圖是使用者中心設計策略。

回頂端

1
2
1
  為增進家長對學子在校生活的了解,2016年11月19日舉辦家長訪校活動,由梁韵嘉主任代表系上歡迎參加活動的家長,並且介紹到場之大一導師陳雲岫老師、蔡介元老師、張厚台老師、孫天龍老師、陳啟光老師,以及鄭元杰老師。在系主任30分鐘簡報說明學園資源及系所現況後,即開始與家長互動座談。
  參與之家長提問熱絡,包括導師如何與學生互動、學生請假流程、何謂4D、如何掌握學習狀況、學生點名制度、期中學習關懷做法、是否有專業實習課程,以及選修衝堂時要如何選課等問題。導師也一一回應家長的問題,並說明每位導師都會帶著20∼25位導生,從大一到大四,不間斷地給予學習、生活等關懷,並藉由學生與班級導師定期性的面談,更能讓導師們了解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狀況,也能讓導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更緊密。
  歷年來家長們在「家長訪校日」活動中提出的許多建議,都成為未來改進的重要參考。期許藉由此次活動,能使家長更了解學生的生活及學習情況,認同工管系的教學理念與認真辦學的態度,同時加強家長們對工管系的信心。

回頂端

1
1
  為提升本系學生在「工業4.0 (I4.0)」時代來臨之際,系上購置了3套德國慧魚(Fischertechnik)專業模組,分別為分類機器人、顏色分類機器人與自動化高架倉儲系統,同時於本學期特別安排了四次針對德國慧魚工業生產模擬作業系統的研習,希望能在16小時的教學與互動之中,能具備機構傳動和程式之間的連結能力,對I4.0最底層的「端對端」互連有基本的認識。
  課程研習分成“開放式”的零組件,和“模組式”成品模型兩個部份。首先使用開放式的工程積木,設計出“乾手機”“機械手臂”.....等生活及工業模型,再配合流程圖(Flow Chart)程式語言,原本看似複雜的程式,變成一連串的符號,過程很直觀,非常容易學習和應用,除了主、副程式的使用,也學會了控制面板的設計和環境監控,讓學生和老師們所設計的模型,因程式載入控制器當中,頓時,模型便具有了生命力,能與人和周圍環境產生互動,如手遮住光閘時,數位訊號的改變(1變0,或0變1)讓乾手機作動了起來,如果有人的手接近超音波感測器,也會達到風扇轉動的效果,但超音波測距卻是一種類比訊號(距離變化為一連續性物理訊號),這當中,我們也知道如何透過副程式,把原本複雜的主程式變得更簡單,面板顯示,則可以把各種Sensor對環境的變化顯示在電腦螢幕上,易於工廠管理人員判讀生產中的機器資訊,面板控制則是模擬工具機的觸碰式操作方式,把機器的動作,透過程式和面板的互動,如果電腦畫面是觸碰式螢幕,只要移動滑鼠,或用手點著選螢幕上的功能符號(Button),便可直接控制機器的運動。
  對於工管系的學生而言,如能瞭解機械和生產線是如何運作的,那未來在管理工廠產線,或做生產資訊分析時更能得心應手。最後的重頭戲便是透過模組式模型,如系上新購置的自動化高架倉儲、顏色分類與檢測生產線....等,除了機構和程式的整合應用外,另外多了在自動化工廠中最被常用的氣壓元件。我們在模組化的教學過程中,不僅清楚看見整個系統的運作,也藉由自己設計出的生產資訊程式,去獲取產線相關訊息。
  德國工業科學研究聯盟指出:「要實踐工業4.0,首先要有模擬平台」,在這四次的教育訓練中,也因為有這些模擬設備,讓參與的學生即便沒有機械背景,也能在短時間內對I4.0有基本的素養。
  回頂端
1
2
3
  本次採訪的傑出系友是97學年博士班畢業的樊晉源學長,現任職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及擔任副研究員。晉源學長是博士班才進入元智工管這個大家庭就讀,但是當時晉源學長博一時因為非本科系,所以很多課程都必須與大二和大三的同學一起修課,當時真的感覺很多課程非常吃力,包含必修的品質管理、線性規劃,這些課程不但作業多,小考也多,更重要的是內容非常複雜,雖然修起來很吃力,但是老師的作業及小考卻都可以幫助晉源學長持續複習所學過的內容,使晉源學長覺得到現在出社會了都還不會忘記,而且系上的助教都很盡責,每次考試前的複習也幫助晉源學長非常多,除了大學部補修之必修課之外,其他博士班和碩士班的必修課壓力也是很重,經常要寫熬夜寫程式,還記得當時的演算法四大演算法,包含模擬退火、基因、粒子群、塔布,都是熬夜到半夜四五點,寫完直接去吃早餐,還有一陣子因為熬夜過兇,都住實驗室,進一步得到免疫相關的疾病,住了三天院。元智的課業雖然很重,但是真的是為我們打下不錯的底子,這部分不論是學識還是面對未來責任制的挑戰,真的是相當受用。當然指導老師張百棧教授對我們也是非常“照顧”,每個星期一次的meeting,不斷的投稿及修改論文,不斷的要求我們研究品質。這部分真的很謝謝老師對我們的關心及指導。
  晉源學長想要告訴大家:其實系上每一個課程,都是讓你習慣未來出社會的最好試煉,尤其是修課中很多課程都需要團隊合作,而且組員大家都是熬夜思考把作業做出來,這部分我記憶最深刻就是模擬學及演算法課程,這些都是讓大家提早習慣未來職場的工作環境,現在法人單位也就是這樣,經常都是一個小組跟一個團隊要在短時間內把交辦工作做出來,並且快速面對長官,進行報告。因此系上現在開的課程不論內容如何,一切札實的訓練過程真的對未來求職或工作都非常有幫助,坦白說元智學生雖然表現可能不如台清交的學生,但是我們在團隊合作的貢獻及穩定度上絕對超過他們,元智學生透過系上老師一系列課程訓練,都可盡力完成本分,團隊合作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相信這一切課程及訓練一定可以把大家鍛鍊得非常好。當然,在課業之餘也建議可多參與系上與校內活動,拓展與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讓自己在元智的生活更加的多采多姿 ! 晉源學長回想當時在元智求學的過程,令人最印象深刻的就是熬夜寫程式,半夜與實驗室學弟妹去餵校內的校犬,另外還有跟學弟妹在修課的空檔,一起打掃系辦,甚至還有一年年初三就被叫回實驗室趕paper,整棟大樓都是關起來只有我們實驗室和老師辦公室燈火通明,一年365天幾乎待在實驗室超過350天。天天以實驗室為家,這個經驗坦白說真是讓人回味,這部分也可說是未來工作後的美好回憶,畢竟有些事情就像當兵一樣,經歷過永遠難以忘懷,最苦都經歷過,其他真的不算什麼。
  另外元智系辦感覺也是最為溫馨的地方,出外經歷過後,發覺元智的系辦真的服務態度超棒,系辦讓大家感覺就像是自己的哥哥姊姊,真的是站在你的角度幫你想辦法解決問題,這也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某些國立大學或公家機關的服務態度,嗯~...經歷過才知道元智的好!
  晉源學長離開元智校園至今已近8年的時間,想告訴各位學弟妹除了在學校需培養好自己的專業能力外,更應該在以下幾點多做充實與加強:
  • 1. 外語能力(無庸置疑,第一)。
  • 2. 正面的工作與學習態度,努力再努力。
  • 3. 良好的溝通與人際關係(溝通與聆聽)。
  • 4. 面對問題的熱誠(永不放棄,找到最佳解)。
  • 5.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本上建議大家,努力發揮所長,每個人盡力做好自己的本分,並且永遠保持一個熱誠的赤子之心,遇到問題勇於面對,晉源學長相信每個元智人都不會逃避,盡好自己的本分,克盡職責,這也是元智畢業的大家,受過“元智”訓練後,一定可以做到的。
  英格蘭海軍中將,特拉法加戰役的大功臣,納爾遜 子爵,曾經在開戰時對所有的士兵,升起了一個旗語:「英格蘭期盼每位子民均能克盡其職。」同樣的,晉源學長也將這句話送給學弟妹,元智期盼每位校友畢業後都能在其職位克盡其職,扮演好自己應扮演的角色,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回頂端
1

1


1
  跨越空間及時間,工管系IEM Live於2016萬聖節如往常準備了點心,更有本國生和外籍生在課餘,事先別出心裁地裝扮自己來參加這次的活動。
  有人扮演美國1960年代經典電影裡的女主角、也有恐怖片裡的殺手、還有外籍生裝扮成自己國內的笑星、等等。IEM Live的主持人Peggy王瑞棻也不落人後地扮起“萬聖哈利波特”兼“掃把星”!
  大家在互相寒暄、點心一巡過後,“萬聖哈利波特”兼“掃把星”就開始請大家“入席”,開啟了有關萬聖節的道古說今。這也就離不開神鬼的話題了。 拿出了在台灣常見的擲杯筊,於稍作介紹後,讓大家輪流來體驗一下,再試試各位自己的運氣,看看誰能擲杯、抽籤地贏個活動獎品回去。
  接著,“掃把星”就請有特別化妝的外籍生來自我介紹一下。其中,碰到最有趣的一個就是尼加拉瓜同學扮演其國家的一位女偕星,竟與台灣的一位蔡姓女諧星外表相似!當談到吃的,就有人發現台灣與越南有雷同的食物、與印尼有類似台語發音的食物(如肉粽)等。
  這個另類“跨味萬聖節”活動,透過了活潑的課程安排,讓大家輕鬆地認識了不同國家的習俗、習慣及飲食、小吃。真是有興能在不同國家的同學間用同一種語言,就是英文,來互相學習及認識。
  大家聚在一起,除了一同讀書、學習、做研究,也有機會對互相的國家、文化、習俗等更加認識。希望今日同學間的友誼能為將來出社會後,為各位築出更多更大更廣的合作機會!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回頂端

1
1
  曾有外籍生表達,學期中的感恩節常是他們倍感鄉愁的時刻。因為,對他們來說,在這個異國的土地上,雖有商家營造的節日氣息,但是自己要面對沒有家人在身邊的事實。雖然科技的發達,卻仍無法解決需要身邊親人的存在感!
  工管系的IEM Live邀了外籍學生及本國生一起到系辦外,來感染一下感恩節及迎接聖誕節的氣息,也同時讓大家有機會互相多加認識,讓在元智讀書的異鄉學子們聚在一起過節。感受當親人不在身邊時,知道還有人相伴、顧念他們。
  IEM Live的主持人Peggy待大家寒暄及稍作自我介紹後,便著手開始拆箱撿枝。中、外同學們也迅速湧起,大學學生會會長及一些幹部帶領著大家、搭配中、外籍研究所學長姐們捲袖參與。沒多久時間,2顆一大一小的IEM聖誕樹就站在我們的面前!同時,主持人Peggy在另一邊又開始的另項任務也現雛型了。那就是,用中國人的手工摺紙做出能掛在聖誕樹上的紙球!一個個色彩鮮艷的紙球,讓今年的IEM聖誕樹透出中西合璧的新味。同學們也運用巧思,在摺紙前,於紙球內寫下名子、感恩訊息、新年心願、或祝福。如此,當完成的紙球掛上,這聖誕樹就更添了另一層的意義。
  為了鼓勵大家的努力,除了準備有吃的點心,也準備了抽獎。有人歡喜地抽到了自己想要的;也有人眼看想要的獎品被抽走了,卻又意外地被轉贈,而最終得到想要的!最後,在結束前,大家不光是確認互相是否吃飽喝足、還互相提醒帶些點心稍晚充飢用,更有些是自己留下來幫忙收拾後續、清場。
  看著閃閃發光的IEM聖誕樹,著實感受到學子們表現了感恩的心及分享的喜悅!
  回頂端
1
1
  聖誕節前夕,有些學生無法回家過節,就在IEM Live Peggy的召集下,聚在一起,應景玩個“蓋個好屋好過節”。這個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工程,讓大家玩得出奇有趣。還有人在現場多做了一個“糖屋”,立馬送到隔壁正在上課不能來參加的同學!還有人一下完課就立馬聞香找到地方加入了我們。甚至有人將未用完的食材省下來帶回去給沒機會來的同學體驗、分享。
  在現場的同學們有的是花樣百出,也有人是中規中矩、有切有割、邊角對稱。當然,就在食材充足的情況下,也有不少是直接加蓋到五臟廟了。
  出奇的作品除了有屋外外加滑雪道的房子,還配上正在滑雪的小人;有裝有可掀開門簾的溫馨小窩、有隔間分明的小套房、有五花八門的透天厝、還有機器人型和蛋糕型建築物等。 結束前,就有人問,這作品可放多久?還真是美妙地忍不住要多放幾天、能多看幾眼,或等久一點再回去和家人分享。
  真的很高興大家在繁忙的課業外,有機會和來自不同國家和背景的同學們在聖誕節前,有個與往常不同的時光和共同的回憶! 祝大家聖誕快樂、新年新希望。要甜甜,不要蛀牙喔!
  回頂端
1

發行單位: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創刊日期:民國99年3月
發行人:梁韵嘉  總編輯:林瑞豐
編輯群:楊宜瑄、謝智慧、李碧蓮、沈永信、趙翠皎、王瑞棻
Copyright © 2010   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桃園市中壢區遠東路 135 號TEL:(03)463-8800#2501         FAX:(03)463-8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