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採訪的是100學年學士班畢業後繼續選擇系上研究所就讀並於103學年畢業的陳翊萱學姊,翊萱學姊在念研究所的時候一邊申請德國學校 Augsbur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的交換學生,目前於英國擔任軟體工程師。從德國回來在台灣工作幾年後,還是很想嘗試到國外工作,所以開始應徵英國軟體工程師職缺。目前主要負責開發和維護網站,包括前後端和整體的系統架構設計,另外也同時擔任面試官與帶領 junior engineer。
翊萱學姊認為元智工管的課程很多元化,涵蓋的範圍很廣,也包涵好幾種學程,如品質、製造、人因工程和電子化供應鏈等等,可以讓學生廣泛的接觸各領域的資訊。
翊萱學姊當時其實還沒有很清楚自己未來想做什麼職業,所以也不管說其實只要修一個學程就可以畢業,只要看到有興趣的科目就跑去上,就算是別系的課也是有時間就去上,然後慢慢才找到自己想走的方向;所以翊萱學姊鼓勵大家不要太侷限自己於某些領域,或是覺得自己只適合做什麼職業,趁大學時期時間和精力足夠時,多涉略不同專業
翊萱學姊想告訴各位學弟妹們,想像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或是想像一個你尊敬的人,不論是課業成績優秀的人、樂於幫助別人的人、身體健康的人、薪水很高的人、擁有很多朋友的人,這些決定都沒有所謂的對錯,重點是你想怎麼做。
然後列下為了成為這樣的人,那你能可以怎麼做,如果不是很清楚,就運用系上資源、學校資源、詢問他人、網路搜尋等,然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每天堅持這些習慣,大概過一個學期或是你設定的一段時間再回頭檢視自己有沒有做到,或是你在過程中成長發現自己要的慢慢和最初不一樣,那就再調整前進。
關於想像一個自己尊敬的人,我很喜歡這個概念,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會想像如果自己要成為那樣的人,此時此刻我應該要做什麼?比如說 "她會在不舒服的時候後還繼續工作嗎?" 我覺得不會,我覺得她會好好休息吃飯,然後恢復後再回來做事,然後我就選擇停下來好好休息。
或是"她會在跟別人對話時講錯話時就責備自己嗎?" 我覺得不會,她應該會記住然後下次不要再犯就好。不要讓學校、教授、同學或其他人決定你的程度,是你自己來決定自己的程度。
翊萱學姊印象最深的是元智工管系採取雙語課程教學,致力於學生外語能力發展,且提供學生各式各樣和國外學生交流的活動,也舉辦多次的海外參訪活動。而設計嚴謹的課程培養我們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密集的中文、英文上台報告訓練我們台風談吐。
而且系上教授都很重視學生的基本訓練和資訊能力,在做專題時也特別要求口說,這對於我在工作時很有幫助,而且還會分享國外的最新資訊,同時如果對於人生規劃有疑惑也能跟教授詢問。
有時候可能會看到同儕已經在工作了,自己卻還在找工作,會覺得壓力很大和自卑,有時候會看到別人的成就而感到焦慮、比如誰跳槽後薪水比你高、比如遇到問題別人比你快解出來、比你年輕的同事或朋友升職了你還沒升職等等。
是的,在這個時間點,在大家的世俗定義上,他們的成就比你高。
但不管人生或是職涯,就好像是在跑馬拉松,在跑步途中會看到有的人在你前面,會看到有的人在你後面;跑久了後,有時候會看到之前跑很慢的人突然超越你,有時候會看到一直在自己前面的人突然落下,當然也有一直遙遙領先的人,也有棄賽不跑的人。
你的人生重點不是為了要跟上某人或為了超越某人而跑,而是更專注在自己身上,要怎麼保持呼吸的節奏且穩定的跑更遠。
而在職場上,能待得越久越穩定且踏實前進的人才是贏家。
翊萱學姊最後要和各位學弟妹提醒一件事 : 會感受到焦慮及恐懼是人之常情,然而在那之後的選擇是人與人之間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