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首頁 | 工管首頁 | 校友服務 | 校友資料 | e報首頁 | 前期e報 | 訂閱管理 |
有話要說 | 系務焦點 | 工管新知 | 活動看板 | 系友動態 | 國際化活動剪輯 | 讀者迴響 |
2
2
1「從陌生到熟悉,工管四年的成長樂章」
時間總是讓人猝不及防,大學四年即將寫下句點。想起剛進大學時對於工管的陌生,就這樣誤打誤撞進了元智工管大家庭。如今回首這四年如《稻香》般溫暖,也如《夜的第七章》般充滿故事。...
2
“From Strangeness to Familiarity: A Four-Year Journey of Growth in Industrial Management.”
Time is something that catches people off guard, and my four years of university are about to come to an end. Thinking back to when I first entered university, I was unfamiliar with 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somehow stumbled into the Yuan Ze Industrial Management family. But now, looking back, these four years have been as warm as Rice Field and as full of stories as Chapter Seven.       
 
2
2
1從探索到熱愛:我在工管系的成長軌跡
工管系每年暑假都會舉辦國際文化參訪之旅,帶領學生前往海外進行文化與學術交流。行程通常包含參訪當地知名企業及合作大學,讓學生能拓展國際視野,實地體驗不同國家的產業環境與學習風格...
2
From Exploration to Passion: My Growth Journey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Every summer, IEM organizes an international cultural study tour, taking students abroad for cultural and academic exchanges. The itinerary typically includes visits to well-known local enterprises and partner universities, allowing students to broaden their global perspective and gain firsthand experience of different countries’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and learning styles.       
 
2
2
1「工管四年,人生的轉捩點」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特別快,在元智四年經歷的點點滴滴即將變成過去式,回首當年誤打誤撞進入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如今的我卻慶幸當年自己做出這個選擇。在這段旅程中,看似平平無奇,但仔細回想後每個重要時刻都是對自己的挑戰與成長。...
2
“IEM at Yuan Ze: The Turning Point of My Life”
Happy moments always seem to pass by especially quickly, and my four years at Yuan Ze University are gradually becoming part of the past. Looking back, I stumbled into the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somewhat by accident, but now I’m truly grateful for the decision I made back then.
Although this journey may have seemed ordinary on the surface, every important moment, in hindsight, has been an opportunity for challenge and personal growth.       
 
2
2
2
1 畢業不散場,青春不說再見~2025元智工管系畢業茶會圓滿舉行
由系學會策劃舉辦之「2025畢業茶會」,於5/24(六)下午在元智二館六樓R2623圓滿落幕。本次茶會以溫馨活潑、有儀式感的方式,獻給即將畢業的同學們,為他們的大學/研究所時光劃下美好句點。...
More
Graduation is not the end, and youth never says goodbye~ YZU IEM Graduation Tea Party 2025
The "2025 Graduation Tea Party" planned and organized by the Departmental Society was successfully on the afternoon of May 24(Sat) at R2623, 6F, Yuan Ze Building 2. This tea party was dedicated to the graduating college students in a warm, lively and ceremonial way, marking a beautiful end to their college/graduate school time...      
 
2
2
2
1 運用FlexSim電腦模擬結合AI深度強化學習於半導體廠區自動化物料搬運系統之分析
台灣半導體產業舉足輕重,晶圓製造流程複雜,需經上百道工序且有回流狀況。自動化物料搬運系統(AMHS)中的OHT空中搬運系統提升效率,但車輛增多造成路徑阻塞問題。透過FlexSim模擬軟體結合深度強化學習,可優化閒置OHT路徑規劃,提升晶圓交付時間與總產量。...
More
FlexSim Simulation with AI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to Analyze the Efficiency of Automated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s 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Taiwan'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plays a crucial role globally and its wafer manufacturing involves complex processes with hundreds of steps and reflow activities. Using the Overhead Hoist Transport (OHT) in Automated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s (AMHS) can improve system efficiency, but increased OHT vehicles may cause path blockages. By combining FlexSim simulation software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dle OHT vehicle path-planning can be optimized to improve wafer delivery time and total production output.      
 
2
2
2
12025畢業專題競賽
113學年工管系畢業專題競賽於5/9(五)舉辦且順利落幕,這次獲選入圍競賽論文內容包含了模擬學、機器學習、智慧製造、品管方法實務上的應用等,同學們針對過去的課程所學及主題之深度探究,與其指導教授之專業指導,將更了解工業工程所學領域的廣泛和深度。...
More
2025 IEM Graduation Project Contest
The IEM Graduation Project Contest was held on May 9, 2025, and ended successfully. The contest finalists for the ‘Selected Paper’ included Simulation, Machine Learning, smart manufacturing and method of experimental design in quality. The participating students put every effort into this competition range covering the basics to the professional. Students also practiced how to present their presentations well.       
 
2
2
1 走出校園 與職場接軌-臺灣IBM公司參訪
為幫助學生了解職場環境,特別安排企業參訪—台灣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臺灣IBM公司)。讓學生們有機會直接觀察工作場域,了解各行業動態,並與專業人士交流,增進對未來職業的認識與準備。不僅有助於學術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還能提升學生的職場競爭力,為他們未來的職涯發展鋪路。...
2
Corporate Visit Highlights – IEM Connects Campus & Workplace
To help students further understand the work environment, special company visits to IBM Taiwan Corporation were arranged. Through direct observation in the workplace, understanding the trends of various industries, and communicating with professionals, students can not only combine academic knowledge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but also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for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      
 
2
2
2
1 大學四年讀書計劃
問題與創意思解是丁慶榮教授的課,這門課非常有趣,課程中可以學到蠻多不同的思考方法與解決問題的一些過程...
More
Four-Year University Study Plan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is a course taught by Professor Ching-Jung Ting. This course is very interesting, you can learn a few different thinking methods and some processes for solving problems...      
 
2
2
2
1夢想啟航,成就台灣:校友分享實戰心法,助國際學子在台扎根!
校友Elvis Henkle主講的在台職涯分享會,他真誠分享了在台灣求學到成功就業的寶貴經驗。Elvis強調在台求職需具備耐心與毅力,並提供實用策略,包括中英文履歷準備、面試技巧、簽證與財務規劃。他深入剖析台灣職場現況及文化適應挑戰,旨在為國際學生提供全方位指引。這場分享會凸顯了主辦單位對國際化教育和外籍學生職涯發展的重視,為在台國際生提供了寶貴的啟發。…
More
Thriving in Taiwan: Alumnus Unlocks Career Succes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 alumnus-led career sharing event in Taiwan featured Elvis Henkle, who genuinely shared his invaluable journey from academia to successful employment in Taiwan. Elvis emphasized the need for patience and perseverance in job seeking, offering practical strategies including resume preparation, interview techniques, and visa/financial planning. He delved into Taiwan's job market realities and cultural adaptation challenges, aiming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guidanc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is event highlights the organizing institution's commitment to global education and foster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 career development...       
 
2

發行單位: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創刊日期:民國99年3月
發行人:蔡介元  總編輯:陳育慈
編輯群:謝智慧、李佳霈、李碧蓮、沈永信、趙翠皎、武穎榛
Copyright © 2010   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桃園市中壢區遠東路 135 號  TEL:(03)463-8800#2501   FAX:(03)463-8907

 

2
1
  時間總是讓人猝不及防,晴時有風陰有時雨,大學四年的時光即將寫下句點,回到過去已成奢望。剛進大學時對於工管這門科系是陌生的,誤打誤撞進了元智工管大家庭。如今回首這四年如《稻香》般溫暖,也如《夜的第七章》般充滿故事,原來這一切都是《最長的電影》,每一段經歷都值得珍藏。
  在元智工管四年裡受益良多。大三時學校提供我一路向北的機會,我一路向北離開有元智的季節,漂到日本參觀遠東企業、日本在地大學,以及學習到人因工程相關技術。元智也時常舉辦各式各樣優質的課外活動,而我也把握住這些機會參與了大大小小的演講,從中得到了許多資訊,也賺到好幾頓午餐。除了資源豐富之外,本系的課程與師資也是非常堅強的,同時也鼓勵同學考取工業工程師證照。
  元智工管課程規劃非常用心,本系老師上課細心、紮實,許多課程搭配著專題實作,使我學習更透徹且學會了運用。例如:「系統模擬」、「設施規劃」與「工作研究」等等,這些課程對於我來說充滿回憶與成就感,與組員們奮鬥的夜晚歷歷在目,這也讓我了解工管不僅學的廣,更是需要溝通與團隊合作。在許多課程中的專題發表,使我的撰寫報告與演講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另外,系上老師非常激勵同學考取研究所,我經常會利用下課時間找老師們解答問題,他們總是有耐心的替我解答,非常感謝有他們的幫忙。我很慶幸有老師們一路的指導與同學們的陪伴,完整了我大學四年的生活。
  最後,我想謝謝元智工管的一切!在元智工管不只是四年的學習,更是成長的印記。如今站在畢業的路口,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我認真地過每分鐘;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期許我能帶著這些回憶與經驗,續寫下一篇《夜的第八章》。
註.
圖1.(左)工程學院論文競賽活動結束後大合照,(右)在元智校園和美麗的櫻花合影。
圖2.(左)參與系上的日本海外交流團活動~在日本遠東企業參訪,(右)在畢業專題海報前與組員們合照。
回頂端
1
1
  工管系每年暑假都會舉辦國際文化參訪之旅,帶領學生前往海外進行文化與學術交流。行程通常包含參訪當地知名企業及合作大學,讓學生能拓展國際視野,實地體驗不同國家的產業環境與學習風格。我有幸在大二及大三的暑假期間分別參與了前往韓國釜慶及日本京阪的交流團,我認為每趟旅程都讓我有非常印象深刻的回憶。
  在釜慶的行程中,我們分別參訪了釜山及釜慶兩所大學,再透過其導覽員與學生的介紹,讓我們了解其學校的歷史及學習的差異,印象深刻的是其學生在介紹校園時,我感受到他們強烈的自信,我覺得這是很棒的特質。另外還體驗了韓國傳統的汗蒸幕,那是我第一次進入這種獨特的公共浴場空間,除了可以舒緩長途旅程的疲勞,更讓我感受到韓國人對於養生文化的重視與家庭式休閒氛圍。
  而在京阪之旅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參訪遠在日本的遠東關係企業的株式會社。這是一家專門從事回收塑膠再製的環保企業。當我走進他們巨大的產房時,整齊的生產動線和高度自動化的系統讓我感到十分震撼,也讓我實際看到良好的「現場管理」(shop floor management)是如何提升效率與安全性。企業在環境永續與資源管理方面的規劃也給我很大啟發,讓我更了解工業工程與管理在實務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回顧這四年的大學生涯,從大一剛進入工管系時對於專業知識的懵懂,到如今即將畢業,我一路走來不斷嘗試、探索與成長。大一時,我帶著對「管理」這個詞的初步想像進入系上課程,對於供應鏈、作業管理、資料分析等領域既好奇又陌生。然而,隨著課程深入與實作機會增加,我逐漸理解這些理論背後的實務應用,也開始培養出系統性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如今站在即將畢業的門檻上,我深刻體會到大學四年對我的意義,不只是學到專業知識,更是逐步釐清人生方向、了解自己興趣與價值的歷程。無論是文化體驗還是企業見學,每一次的經歷都成為我成長的助力,也讓我更加堅定朝著IEM專業相關職涯前進的信念。我相信,這些點點滴滴的累積,將成為我邁向未來的堅實基礎。   

註.
圖1.左為系上交流團去韓國釜慶時與釜山大學同學合影,右為擔任系上畢業專題競賽活動的主持人。
圖2.交流團在日本的遠東關係企業的株式會社大廳前合照留念。
  回頂端
1
1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特別快,元智四年的點點滴滴即將成為過去。回首當年誤打誤撞進入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如今的我卻深感慶幸當時做出了這個選擇。這段旅程看似平凡無奇,但仔細回想,每個重要時刻都是對自己的挑戰與成長的契機。
  在工管系的課程中,我紮實地學習了理論與實務結合的能力。像是人因工程與設施規劃等課程,不僅讓我實地走訪工廠,還有機會解決實際問題;也透過專案合作,培養了我團隊協作與溝通表達的能力。此外,老師們既親切又專業,不論是學業上的指導,還是在畢業專題中協助我突破研究瓶頸,都給予我莫大的幫助。
  大四這年,我有幸參與中國工業工程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並榮獲最佳論文獎,也在校內工程論文競賽中獲得佳作,這些經歷讓我對未來更有信心。大一、大二時修習工作研究與人因工程課程,林瑞豐老師的教學方式引起了我的興趣,進而加入了老師的實驗室。老師的研究方向相當前瞻,我有幸接觸AR/VR等設備進行專題研究,最終完成一篇論文,並參與多場競賽。
  元智工管不僅給我專業知識與實作經驗,也讓我在師長與系辦的支持下成長蛻變,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方向。
  我也很慶幸我能加入學校的保齡球隊,在保齡球隊就像把在工管學過的經驗一一套用在球隊上,也讓我認識到許多不一樣的人,打保齡球讓我學習到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但卻可以讓你的成績大放異彩。
  最後,衷心感謝元智所帶給我的一切。在元智工管,我不僅僅只是上了四年的課,更重要的是系辦的哥哥姐姐們以及一路陪伴的朋友們,才讓這段經歷如此難忘而珍貴。
  我想對學弟妹們說:勇敢把握資源,積極迎接每一次挑戰,未來的路將會更加寬廣。 感謝元智工管,成就了今天的我。這段充實而精彩的旅程,我將永遠銘記於心。

註.
圖1.左為參加工業工程研討會,右為參加工程論文競賽。
圖2.左為和導師合影,中為和保齡球隊員們合影,右為畢業旅行合照留念。
  回頂端
1
2
1
  在陽光和煦的五月午後,由工管系系學會精心策劃的「2025畢業茶會」於5月24日(星期六)在元智大學二館六樓R2623教室溫馨登場,並圓滿落幕。這場茶會不僅是對畢業生的祝福,更是一場充滿感恩與回憶的聚會,為即將畢業的同學們的大學與研究所生活劃下美好句點。
  活動以活潑的開場揭開序幕,現場洋溢著青春與喜悅的氣息。隨後播放的回顧影片,帶領大家一同回望學生們在校期間的點滴成長與精彩瞬間。系主任蔡介元教授親臨現場,與大四導師林瑞豐老師、梁韵嘉老師、蔡啟揚老師、鄭元杰老師一同為畢業生送上誠摯的祝福與勉勵。撥穗儀式中,導師們親手為畢業生整理帽上的流蘇,象徵著身份與階段的轉換,也象徵著一份深深的祝福——願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自信。
  除了大學部與研究所的畢業生外,本次茶會也特別為碩士在職專班的畢業生舉辦撥穗儀式。任課老師陳育慈老師、陳佩雯老師與陳家正老師也親臨現場,為同學們送上鼓勵與祝福。在職專班的同學們一邊工作、一邊進修,歷經無數挑戰與努力,現場不乏感動的淚水與真摯的笑容,氣氛溫馨而感人。
  畢業不是結束,而是另一段精彩旅程的開始。感謝每一位同學在工管系的努力與投入,無論是在課業、競賽,或系上活動中,都留下了深刻而珍貴的足跡。願所有畢業生都能保有一顆感恩的心,在世界的舞台上發光發熱,勇敢追夢,發揮所長。
  不論未來飛得多高、走得多遠,元智工管永遠是學子們的精神家園。歡迎系友常回來看看,一起分享成長的足跡。元智工管,永遠以你為榮!
畢業生與師長們大合照及辛苦場佈的系學會策劃小組
回頂端
1
2
1
1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世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管是在電腦、智慧手機、伺服器、電動車還是雲端運算等,都需要依賴半導體元件實現產品功能,因此近年來各國政府與企業對半導體產業都投入相當多的資源支援產業發展。其中半導體的晶圓製造更是重中之重,由於高資本與高技術的產業特性,加上繁瑣又耗時的生產流程,每片晶圓在生產時需要經過上百道的製造流程,且製造流程中又有回流的狀況,及晶圓在某些特定製程完成後需要返回前面的製程加工,導致半導體的生產流程相當複雜。因此如何提升晶圓的生產效率是很重大的挑戰。
  在分析生產效率中,一個關鍵因素為製程設備間的半成品或成品間的搬運,而晶圓廠也紛紛導入自動化物料搬運系統(Automated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AMHS),自動化物料搬運系統能夠持續處理人工無法負擔的大量運輸搬運請求,不僅提升生產效率,也能降低人工成本,確保整體製造過程在高度穩定與情節的環境中進行。AMHS的OHT(Overhead Hoist Transport)主要用來搬運FOUP(Front Opening Unified Pod),為晶圓製造中所使用的載具,通常重量約9-11公斤,如果是手動搬運,對於人力的負擔太大,也可能因身體疲勞與疏忽導致晶圓毀損的風險。透過OHT進行機台之間或倉儲區域間的晶圓空中搬運任務,在減少人工搬運的風險時,也提高搬運的效率與準確性。OHT懸掛於天花板,相較自動導引車(AGV)需要有專用的地面空間,因OHT不占用地面空間,可使地面路線更流暢,提升廠內空間利用。
  通常OHT的運輸流程包含4個步驟,首先當FOUP有搬運需求會由系統發送請求,OHT 車輛接受請求後,空載前往出發地並載取FOUP,讀取指定目的地後再進行運輸,最終抵達後將FOUP卸載至目的地,如下示意圖。
OHT運輸流程示意圖
  然而隨著AMHS的大規模建置,OHT數量增加,車隊的管理複雜度也隨之提高,例如當OHT的數量龐大時,因為OHT的運作屬於Continuous Move Policy (CMP),也就是閒置的OHT也會不斷的移動,也因OHT間行進路徑重疊而有阻塞其他車輛執行任務,進而導致產能下降的情況發生,因此如何將閒置OHT均勻的分布將有助於改善系統效能。
  因應AMHS系統中閒置OHT運作所帶來的路徑規劃問題,我們可以利用模擬軟體FlexSim建構出一個貼近真實的AMHS自動搬運系統的模型, 並利用AI的深度強化學習(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DRL) ,學習並適應動態變化的AMHS系統環境,找出最佳的閒置OHT路徑規劃策略。
  FlexSim為AutoDesk旗下的3D 的離散事件模擬軟體,此軟體透過各種3D物件與流程設計,將真實世界中企業的作業場景在電腦上重現。FlexSim可模擬各種製程情況,發現瓶頸並改善生產效率,減少浪費,確保產品品質。也提供無風險環境,試驗不同策略而不影響實際生產。透過各種直觀的統計圖表功能,提供數據而非以經驗或直覺做決策。而且,模擬模型能呈現高度細節的系統,並有效處理各種複雜情況。
FLEXSIM之OHT模擬模型
  在AMHS系統,模擬模型將閒置OHT閒置繞行所經過的各個交叉路口做為決策點,並允許每個決策點基於不同的機率選擇其鄰近節點。
  在此我們利用深度強化學習(DRL),透過所撰寫的Python程式執行DRL代理人,並與FlexSim系統環境進行串接,實現模擬模型與DRL代理人的即時互動,使得代理人根據環境即時回饋動態調整策略。動態調整OHT空車的移動路徑,靈活的應對動態的生產與搬運需求,以降低晶圓的平均交付時間與提升系統之總生產量。提升整體AMHS系統績效。
運用FLEXSIM模擬出實際晶圓廠的AMHS系統與生產環境,再結合DRL,可以讓晶圓製造商在有限的空間、時間、設備與人力資源的情況下,讓AMHS系統的搬運效能提升,個案公司系統為每個設備呼叫最短距離的閒置OHT,而執行任務的OHT將以最短距離從當前位置移動至目的地,確保加工晶圓能快速且準確地到達目的地。  
回頂端

1
2
1
  本系第十七屆畢業專題競賽於5/9(五)舉辦且順利落幕,這次獲選入圍競賽論文內容包含了模擬學、機器學習、智慧製造、品管方法實務上的應用等等,同學們針對過去的研究及學習有了更精進的專業呈現,在透過比賽的過程和評審委員們的建議,讓無論在場觀賽抑或是遠端連線的同學們學習到許多在課程上學習不到的經驗。正式比賽開始前蔡介元主任特別蒞臨勉勵同學把握每次的學習機會,將四年所學整合並反覆練習表達與回應問題的能力,加強進入職場前的軟實力。
  本屆共計12組參加競賽,依序分成專題研究之學術性探討4組、產業實務2組以及應用性實作6組。今年本系的評審委員們有系上各領域專業的教授進行學生報告之學術方向的指導,同時也聘請學外學術/產業界的專家對於各組同學專題之實際應用面上之結合提供意見。
  競賽同學們努力呈現專業表現同時學習掌握報告時間,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自己最佳的一面體現給大家。各組不同領域的評審們仔細聆聽並給予同學們寶貴的建議,包含了針對專題內容和簡報的製作等意見,使學生除了學術研究也結合更貼切產業現實面該考量之問題。
  經過評審委員審慎之評選,最後選出各組前三名、佳作論文以及海報人氣獎,為鼓勵工管系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系上活動,並提供畢業專題競賽最佳人氣海報獎投票獎及現場獎。現場由蔡主任及校內外評審委員們頒獎,以下為前三名獲獎者與論文題目:
學術性探討組:
第一名:「多模態資料分析-以阿茲海默症為例」〈李亭萱、鄭莉蓁、蔡佳妤〉
第二名:「應用即時姿勢估計技術評估機器人智動揀貨系統的揀貨員疲勞度」〈劉冠廷、高子恆〉【海報人氣獎】
第三名:「考量生產時間窗之電腦組裝產線生產排程達交率最大化問題」〈王茵琪、張炳鈞、陳玟君〉
產業實務組:
第二名:「產品物性異常智能警示系統」〈范睿成、詹易樺、呂其勛〉
第三名:「結合影像辨識於紡絲油嘴備品管理」〈郭士豪、何坤杰、陳凱揚〉
應用性實作組:
第一名:「考量電池交換站的電動機車最短路徑問題-以Gogoro為例」〈林信成、陳宇任〉
第二名:「開發可協助照護人員進行長輩運動的機器人-以腳踏車運動為例」〈陳映綾、洪焌程〉【海報人氣獎】
第三名:「越庫作業環境下之貨車排程規劃」〈胡乃權、周豈祥、彭立騰〉
回頂端
1
1
臺灣IBM公司 撰文/陳玟君 課程:「雲端科技與服務」
  這學期的「雲端科技與服務」課程中,我們有幸在老師的安排下,前往國際知名企業IBM進行實地參訪。本次的參訪聚焦於IBM Consulting,讓我們能深入了解顧問在企業中的實際工作樣貌與運作方式。
  由於顧問的工作性質經常需要與客戶洽談、出差,IBM的辦公環境也隨之呈現出高度彈性與機動性。三樓的開放座位區沒有固定辦公桌,整體氛圍宛如一間舒適的咖啡廳,營造出自由、愜意的工作環境;而四樓則設有多間會議室,提供顧問們進行專案討論所需的私密空間。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會議室外那面特殊的牆壁。它並非一般的油漆牆,而是一整面可以自由書寫的白板牆,不僅提升了討論時的互動效率,更成為激發靈感的「思考牆」,充分展現出IBM鼓勵創意與合作的企業文化。
  在IBM台灣,顧問諮詢服務是其核心業務之一,主要協助企業進行數位轉型、系統建置與流程優化,顧問團隊會與客戶深入洽談需求,並組成專案小組,根據客戶的特定需求提供解決方案,這些專案涵蓋了從需求分析、系統設計、開發、測試到部署與維運的完整流程。
  透過參與這樣的專案,團隊成員可以將學校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工作中,進一步深化理解並提升實務能力。
  在IBM的專案執行過程中,主要由以下四個職位共同推動專案進行。每個角色各司其職、相互協作,共同確保專案的順利落地與高品質交付:
  *工程師(Engineer): 會根據需求與架構設計撰寫程式碼,確保功能的正確性與穩定性,是整個專案中技術實作與落地的關鍵角色。
  *架構師(Architect): 負責整體系統架構的設計,包括技術框架選擇、系統分層等,確保系統具備良好的可擴展性、可靠性與可維護性,並指導開發團隊遵循標準技術準則。
  *系統分析師(System Analyst): 負責分析企業需求與設計系統解決方案,是業務與技術之間的橋樑。工作內容包括需求訪談、流程分析及系統設計文件撰寫,確保團隊能精準實作出符合需求的功能。
  *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 主導專案規劃、時程安排、資源分配與風險控管,是專案的溝通與協調核心,確保專案能如期完成,並維繫與客戶及利害關係人之間的關係。
  透過這次的參訪與介紹,我不僅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各個職位在專案中的角色與價值,也發現過去我對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畢業後的出路,多半侷限在工業工程師、生產管理、品質管理等職位,然而這次參訪讓我發現,其實此科系的專業背景也能跨足更多元的領域以拓展自己的興趣與職涯規劃。
  在這次參訪中,老師特別邀請了一位在IBM擔任顧問經理的元智工管系畢業的學姊,為我們深入講解顧問的工作模式與她在職場上的寶貴經驗。透過她的分享,我開始認真思考幾個關乎未來職涯的重要問題:
1. 我想要什麼樣的工作型態? 是朝九晚五、規律穩定的生活?還是節奏緊湊、隨時需要應對突發任務、甚至24小時都可能被call out的挑戰型工作?亦或是只需在期限內完成任務、能自由安排時間的彈性工作模式?
2. 我需要多少薪水,才能支撐我理想中的生活品質? 是願意投入高壓高工時,換取優渥薪資的生活?還是偏好相對自由、有餘裕享受生活,但薪資較為適中的工作?
3. 最關鍵的一點:我目前的能力,是否足以匹配我理想的生活? 如果還不夠,我又該從哪裡開始著手提升?
思考這些問題後,我的答案是:我的能力,仍遠遠不及我所嚮往的生活。
  回顧自己的學習歷程,我常常對一項技能的掌握只停留在85%的完成度——不算差,但也稱不上精通。當課程結束,我便停下腳步,卻忽略了:一學期的教學內容,往往只是整體知識的起點,而非終點。
  相較之下,那位學姊選擇的是另一種態度。她不僅學完課內的知識,還會主動花時間深入那些「老師沒教、考試不考,但職場極其需要」的領域。她讓我明白:職場不是學校,上司不會花時間了解你為什麼不會,只會關注:誰能做得好。
  在學姊的分享中,我深刻體會到:這些關於職涯的準備,其實是越早開始越好,我們不該等到畢業後才思考「如何從學術走向職場」,而是要提前規劃自己的定位與方向,思考我們進入職場後的競爭優勢是什麼。
  在課堂上,我們所學的大多屬於硬實力,例如:資料分析、專案管理、程式設計等工具技能。然而我也觀察到,工管系在課程安排上其實很注重軟實力的培養,無論是透過頻繁的分組合作,還是像「工程溝通」這類課程,都在訓練我們的表達能力、協作力與問題解決能力,這些能力在未來職場同樣關鍵。
  學姊也提醒我們,其實從大三開始,就可以透過實習來累積對產業的敏感度,實習不僅能幫助我們將課堂知識落地應用,更是建立人脈、理解企業需求、練習面試技巧的寶貴機會,這些經驗都是為未來順利銜接職場、爭取理想工作的奠基。 
  回頂端
1
2
3
1
  這次採訪的是95學年研究所畢業的廖秀姬學姐,秀姬學姐進入研究所後,因為有任恆毅教授的細心教學,所以讓班上每位同學都可以進一步了解工業工程的專業知識,並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培養系統化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開拓了更寬廣的專業視野,為職涯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研究所求學之路雖然只有短短兩年,但卻是她人生中最有收穫的黃金時期,不僅全面提升了專業能力,也找到了人生與職業方向的新起點。
  秀姬學姐深刻體會到,職場中的困惑往往驅使人重返校園,渴望從理論中找到解答。然而,與其在未來遺憾過去的未努力,不如現在全力以赴,珍惜每一門課程的學習機會。
  秀姬學姐提到許多畢業的學長姐在職場中選擇返校進修,往往感嘆當初求學時未能更用心,現在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彌補不足。這告訴我們:即時努力的價值,遠超過日後的補救。
  此外,系上課程非常豐富,往往只有在畢業後才深刻體會。秀姬學姐真心建議學弟妹們,除了修好修滿系上的課業之外,也務必善用校內資源,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拓展視野,建立人脈,讓求學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記住,現在的每一分投入,都將成為未來最寶貴的資產。把握當下,未來必能在專業與人生路上收穫滿滿!
  秀姬學姐在研究所求學期間,最令人難忘的是江行全教授的實驗設計課程。這門課嚴謹而高壓,每週的課程要求我們全神貫注,深入掌握理論基礎,並熟練運用 MINITAB 統計軟體分析實驗數據。
  課堂紀律極為嚴格,遲到三次便會被當掉,使全班同學絲毫不敢懈怠。從單因子設計、雙因子設計到響應曲面法,每項實驗方法都需要精確分析與報告,過程雖然辛苦,但讓所有同學真正掌握了實驗設計的精髓。
  這段高壓學習經歷不僅培養了秀姬學姐統計分析能力,也讓秀姬學姐深刻體會到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完成這門課程後,那份成就感與自信,成為自己未來挑戰更高難度任務的底氣。
  秀姬學姐離開元智校園已17 年,深刻體會到,除了專業能力,以下幾項特質更是職場成功的關鍵:
外語能力:全球化時代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
正向態度:保持學習熱忱,積極迎接挑戰。
溝通與合作:良好的表達與協作能力,是解決問題的基石。
抗壓性:冷靜應對問題,靈活適應變化。
獨立思考與解決能力:洞察問題本質,高效提出解決方案。
職場如同一場長跑,比拼的不僅是起點的速度,更是耐力與方向感。保持學習動力,結合專業知識,發揮自身價值,你們必能在未來開創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成為值得驕傲的人!
  最後秀姬學姐想要告訴大家 : 態度決定一切!保持樂觀與正面思考,多看、多聽、多做一點,絕對不會吃虧。努力是通往成功的最佳捷徑,現在的每一份付出,都是未來收穫的關鍵!
回頂端
1

1


1
1
  本系於2025年5月17日舉辦了一場深具意義的「校友在台工作經驗分享會」,特別邀請到前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ICDF)獎學金受獎人、同時也是本系傑出校友 Elvis Henkle 來擔任主講人。本次分享會聚焦於國際學生在台灣的職涯發展議題,吸引了本系及部分外系的學生前來參與,共同探討外籍生在台灣的職涯發展之路,再次凸顯元智大學長期以來對國際化教育以及外籍學生職涯發展的重視。
  Elvis Henkle 以「從學生到專業:在台灣建立你的職涯」為題,真誠地分享了他在台灣從求學到成功就業的寶貴經驗。他提到,在台灣找工作確實需要耐心和毅力,他個人就經歷了長達11個月的求職過程,面試超過30場,甚至曾遇過收到工作合約後卻又被取消的情況。但他語重心長地強調:「如果台灣是你的夢想,千萬別放棄。這條路是走得通的——只要有耐心、有準備、有毅力。」 這些肺腑之言和實際經歷,為現場學生提供了最貼近現實的借鑒與啟發。
  在求職與台灣職場方面,Elvis Henkle 建議國際學生應準備中英文履歷,並使用符合自動追蹤系統(ATS)的模板,以簡潔、成就導向的方式呈現個人優勢。他指出,台灣主要的求職平台包括104、1111和LinkedIn,同時鼓勵學生善用公司官網、人脈網絡及國際學生就業博覽會等管道,並強調每一份申請都應客製化以應對激烈的競爭。他提醒,畢業後應申請「尋職簽證」,期間不允許兼職工作,並建議準備3到6個月的生活費以因應求職期間的開銷。
  針對台灣職場的實際狀況,Elvis Henkle 強調,雖然台灣失業率不高,但競爭激烈,外籍人士的平均求職時間可能會長達3到6個月甚至更久。台灣企業普遍重視語言能力、適應性和本地學位。他特別指出,具備Python、AI和數據分析等科技技能,以及溝通、團隊合作和應變能力等通用能力,都有助於提升競爭力;而基礎中文能力雖非所有職位必備,但會帶來明顯助益。在文化適應方面,他分享了台灣職場注重「層級尊重」和習慣「間接回饋」的文化,鼓勵大家主動積極,但也要保持對他人的尊重。
  在生活與文化適應方面,Elvis Henkle 建議國際學生可以多參加活動(例如:Meetup、InterNations、夜市),培養興趣並結交本地朋友來克服文化衝擊和孤立感。他也提醒大家要保持和家人朋友的聯繫,並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
  Elvis Henkle 目前在汽車攝影機與半導體自動化產業擔任FAE(現場應用工程師),他擁有本系碩士學位,並精通西班牙語、英語和基礎中文。他多元的跨國學習與工作背景,為在場學生們樹立了成功的典範。這場分享會不僅提供了實用的職涯資訊,更傳遞了堅持夢想、積極面對挑戰的正面能量。本系將持續致力於提供優質的國際化教育環境,並積極協助外籍學生在台灣開創屬於自己的職涯康莊大道。
  Yuan Ze University's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successfully hosted a meaningful "Alumni Career Experience Sharing Session in Taiwan" on May 17, 2025. The event featured Mr. Elvis Henkle, a distinguished alumnus of the Department and a forme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und (ICDF) scholar, as the keynote speaker. This session primarily addressed career development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aiwan, drawing attendees from the host department and several other departments eager to explore career pathways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Taiwan. This initiative underscores Yuan Ze University's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its dedication to fostering the career growth of its international student body.
  Mr. Henkle's presentation, "From Student to Professional: Building Your Career in Taiwan," offered candid insights into his journey from academia to successful employment in Taiwan. He highlighted that finding a job in Taiwan demands patience and perseverance, sharing his own experience of an 11-month job search, over 30 interviews, and even instances where job offers were rescinded after contracts were issued. Yet, he emphasized a crucial message: "If Taiwan is your dream, don’t give up. It’s possible—with patience, preparation, and perseverance." His authentic narrative and practical anecdotes provided invaluable, real-world guidance and inspiration to the audience.
  Regarding job searching and the realities of the Taiwanese job market, Mr. Henkle advise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prepare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resumes, utilizing ATS-friendly templates to present their strengths concisely and with an achievement-oriented focus. He identified major job platforms in Taiwan, including 104, 1111, and LinkedIn, and encouraged students to leverage company websites, professional networks,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 job fairs. He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customizing each application to stand out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He also reminded graduates to apply for an Employment-Seeking Visa, noting that part-time work is prohibited during this period. He recommended saving 3-6 months' worth of living expenses to cover costs during the job search.
  Mr. Henkle emphasized that the Taiwanese job market, while vibrant, is highly competitive, and international job seekers might face longer average search times, potentially ranging from 3 to 6 months or more. Taiwanese companies generally prioritize language proficiency, adaptability, and local academic credentials. He specifically pointed out that tech skills like Python, AI, and data analysis, alongside general competencies such as communication, teamwork, and flexibility, significantly boost competitiveness. While not always a strict requirement, basic Mandarin proficiency can be a distinct advantage. On cultural adaptation in the workplace, he shared insights into Taiwan's emphasis on hierarchical respect and its preference for indirect feedback, encouraging proactive engagement while maintaining decorum.
  For daily life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Mr. Henkle suggeste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local events (e.g., Meetup, InterNations, night markets), cultivate hobbies, and connect with local friends to overcome culture shock and feelings of isolation. He also advised maintaining tie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and establishing a consistent routine.
  Mr. Elvis Henkle currently serves as a Field Application Engineer (FAE) in the automotive camera and semiconductor automation industry. He holds an M.S.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from this department and is proficient in Spanish, English, and basic Chinese. His divers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serves as an inspiring example of success for the students. This sharing session not only delivered practical career guidance but also instilled a positive mindset of pursuing dreams and confronting challenges with resilience. The Department is committed to continuously providing an outstand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actively assisting it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building successful career paths in Taiwan.    
註.
圖1. 與校友Elvis Henkle合影。學生們手持標語,展現對系所的支持與積極氛圍。
Students and faculty pose with alumnus Elvis Henkle. Students are holding signs, showcasing their support for the department and an enthusiastic atmosphere.
圖2. 校友Elvis Henkle在分享會上,向在場學生分享他在台灣的職涯經驗與實用建議。
Alumnus Elvis Henkle shares his career experiences and practical advice in Taiwan with students at the sharing session.
圖3. 校友Elvis Henkle在分享會現場,透過個人職涯「現實」經驗,向在場學生們提供寶貴的求職與在台生活建議。
Alumnus Elvis Henkle at the sharing session, providing valuable job search and living advice in Taiwan to the students, referencing his personal career "reality".
圖4. 在分享會的問答環節,校友Elvis Henkle積極與現場學生互動,耐心解答他們對於在台簽證、求職、面試及生活等方面的疑問。
During the Q&A session, alumnus Elvis Henkle actively engages with the students, patiently addressing their questions regarding visas, job searching, interviews, and life in Taiwan.
  回頂端
1

發行單位: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發行人:蔡介元  總編輯:陳育慈
編輯群:謝智慧、李佳霈、李碧蓮、沈永信、趙翠皎、武穎榛
Copyright © 2010   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桃園市中壢區遠東路 135 號  TEL:(03)463-8800#2501   FAX:(03)463-8907